几菜几汤
四川似乎是一个注重「吃食」的地方。
在四川,我似乎是那种「生存模式」的人。不是说只需要碳水、蛋白质和纤维,也不是说只需要「对付一下」,只是觉得不用花太多的力气在吃饭这件事上。婚后,「中午吃啥子、晚上吃啥子、明天早上吃啥子、明天中午吃啥子,明天晚上又吃啥子喃」成为了每天必须的话题。还好基本都在食堂吃饭,不用接受过多的「叨扰」。细细想来,又真是如此吗?
「其实一家人住在一个屋檐下,照样可以各过各的日子,可是从心里产生的那种顾忌,才是一个家之所以为家的意义。」父母就是各过各日子的范本,我也理所当然地找不到家。早些时候,父亲基本不会做饭,母亲也因为工作太忙不好好做饭。即使提供了相对过得去的物质条件,我也还是说出过「我没有家」这样的话。冷清的灶台、争吵的餐桌、无奈……又来了一个「原生家庭」。后来便理所当然地长成一个「淡人」,以样本量极小的家庭来看,注重饮食的家庭餐桌确实会更加有家的感觉。
算了。好在略微有些做饭的天分,心情好的时候会做水煮肉片、蒜香排骨、小炒黄牛肉,心情更好会炒见手青,再煮些鸡枞汤,再兑点「龙舌兰日落」。最近对龙舌兰日落和金簪雪里埋的需求渐渐增大,不是一个好现象,吗。桂花蜂蜜米酒酿,酸奶苹果百加得,弱水三千只取一尿饮!
在读《人为什么活着》,不就是几菜几汤吗,是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