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心夹手
Waring hands pinching.这是周一早上八时三十分成都地铁7号线某一车门前的提示语。因为早高峰,我的额头与之相隔仅几公分。背着书包,提起两盒水豆豉,庆幸的是,只用乘坐一站地铁。
终于又重返校园。尽管舒适区的代价是跨城的舟车劳顿、密集的课程安排和内向者必须面对的公开讲话,但「鲜活」再度回到我的身边,这就足够了。加上优质的师资力量和优秀的上进同学,锦上添花。
同学们来自各行各业,科技、财务、油气……也不乏各级各类公务员群体,不能全面认识到大家都是为何聚集于此,但至少获取学历学位是所有人的共识之一。组织行为学的老师说我们是猴子,告诉情绪冲击无法缓释时先洗个澡;人力资源管理的老师说我们今后的管理对象是人形机器人,要予以人工智能最基本的尊重。在这里,正处、副厅以及博士、批示什么的似乎都被淡化;在这里,大家可以短暂是同学和师生关系,多巴胺在分泌。
省作协的同学分享了一个短视频,画面主体是西南大学召开的「蓉漂」人才引进交流会。放眼望去,硕博以上的「过江之鲫」正争先恐后地涌向用人单位。他们如此尽力想要抓住的既非自然科学,也非社会科学,只是一份相对稳定的体面工作,仅此而已,教育体系的最终形态尚且举步维艰。
院长在讲话中用到「经济下行」这一描述,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.3%,16-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为18.9%。身边统计学最近的表现是劳务派遣招聘比例1:50,这是西南地区最普通的一个县城。除了想要被认同这一人的基础欲望之外,改变正在发生。
土地财政有着自己更强烈的叙述。关于这点我有最直观的感受。不知割肉二十万是否会是一个最优解?至少对父亲来说不是,人们必须对头脑发热做出的决定付出惨痛代价。如果阁下有意向在成都南边购房,我恰好有一套自住的房源,综合考量这个房子真还是不错的。
自蓉返回的一天后,突然的会议安排让我此刻又坐在前往省会的列车。成都这座城市对我到底意味着什么?它的节奏远比其城市形象宣传片快得多,也根本不宜居。为什么我越来越想往它靠拢?也许只是不想被夹到手。
[本文使用ipad独立写作完成。]